其实,在择校判断难度的时候,是有几个维度可以参考的,今天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~
1、计划招生人数
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,通常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。为了保险起见,不要只看今年的数据,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数据,了解院校大致的趋势是在缩招还是扩招。
2、报考人数
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,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。
虽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,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该院校的报考情况。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,那么这就意味着竞争难度自然而然增大,还是要谨慎报考。
3、实际录取人数
通过这个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,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,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。
有一点要注意,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,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。
4、报录比
报录比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。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:1,甚至20:1,这反映的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。要想报考这些院校和专业,最好要有十足的心理准备,和成千上万的学子们一起竞争。
5、复试分数线
要注意的是,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。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,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。
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。所以,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。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,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。
6、复试比
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。复试比例为1:1.2,这就意味着,如果录取10人,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,刷掉两名同学。复试比例如果偏高,就能说明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,也说明复试竞争激烈、风险更大。
在选择目标院校的时候,我们主张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、学习情况来选择,而不是为了某些外在的、非理性的因素。
考研不易,考名校更不易,在如此重要的人生抉择面前,建议大家理性选择,既不盲目自大,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,亦不妄自菲薄,与理想失之交臂。
漫漫考研路,有时候选择更大于努力,我们需要在出发时就要理性分析,慎重选择。